转发 | 中国智库网数据库入库相关事宜
2019-07-16 18:13 来源:搜狐 编辑:风中的自由
数据库作为中国智库网的关键组成部分,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成果,包括论文、课题和案例等,为国家政策咨询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重大战略决策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。
以下是入库相关事宜:
一、入库范围
1.类型:
·论文:近5年,在学术期刊、会议论文集等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,具有创新性、学术性和实践指导意义,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术论文。
·课题:近5年,由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、政府部门等组织或个人承担的,具有明确研究目标、系统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成果,且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显著成效的科研项目。
·案例:近5年,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,由企业成功实施的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教学价值的案例。
2.行业: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。
二、入库数量
每年征集一次,遴选出12个成果,具体为论文4个、课题4个、案例4个。
三、入库标准
1.符合法律法规:入库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,不得含有任何违法、违规或敏感信息。
2.学术水平高:
·论文应具有创新性,能够填补学术空白或推动学科发展,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。
·课题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成果,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显著成效。
·案例应具有代表性、典型性和教学价值,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关键问题,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或启示。
3.数据真实可靠:入库成果所采用的数据必须真实、准确、完整,来源可靠,符合学术规范和道德要求。
4.内容完整规范:
·论文应包括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等部分,格式规范,逻辑清晰,表述准确。
·课题应包括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及建议等关键部分,结构完整,内容详实。
·案例应包括案例背景、问题描述、解决方案、实施效果及反思等部分,能够全面反映案例的核心内容和价值。
四、入库要求
1.提交完整材料:申请人需提交入库成果的全文、摘要、关键词、参考文献等必要材料,并确保所有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同时,对于论文和课题,还需提交相关的应用成效证明材料,以证实其在实践中的显著成效。
2.遵守学术诚信:申请人应保证入库成果的原创性,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;如引用他人成果,应明确标注出处。
3.提交权限证明:对于已发表的论文或已结题的课题,申请人需提交相应的发表证明或结题证明;对于案例,需提交案例实施单位的授权书或官方证明材料,以证明申请人有权提交该案例,并确保案例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。
五、入库规范
1.信息保密:中国智库网将对入库成果中的敏感信息进行严格保密,未经申请人同意,不得擅自公开或泄露。
2.版权归属:入库成果的版权归申请人所有,中国智库网在尊重申请人版权的前提下,有权对成果进行适当处理和使用,如发布、展示、推广等。
六、评审程序
1.初步审核:中国智库网将对提交的入库成果进行初步审核,检查其是否符合入库标准和要求,包括学术水平、数据真实性、内容完整性和格式规范等方面。
2.专家评审:通过初步审核的入库成果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。中国智库网将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,对入库成果进行匿名评审。评审专家将根据入库标准对成果的学术水平、实践价值、数据真实性、内容完整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,最终选出12个杰出成果。
3.出具证明:评审结束后,中国智库网将对入库成果出具入库证明。
七、相关问答Q&A
Q:什么是中国智库网?
A:中国智库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,各省、区、市以及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(研究室)共同参与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(以下简称“信息中心”)承办,各类智库协办的国家级智库交流平台。
Q:什么是数据库?
A:数据库是中国智库网的关键组成部分,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的研究成果,包括论文、课题和案例等,以促进中国各个智库间的深度信息交流与合作,为国家政策咨询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重大战略决策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。
Q:如何申请入库?
A:申请人需按照中国智库网规定的要求提交入库成果及相关材料,经过初步审核和专家评审后,符合条件的成果将被正式收录至数据库。
Q:入库成果将如何被使用?
A:入库成果将用于智库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,共同推动智库研究能力的持续提升。为国家政策咨询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、重大战略决策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。同时,中国智库网还将根据需要对入库成果进行适当处理和使用,如发布、展示、推广等。
Q:如何确保入库成果的质量?
A:中国智库网通过制定严格的入库标准、要求、规范及评审程序,确保入库成果的质量与权威性。同时,还将定期对入库成果进行更新和完善,以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。此外,中国智库网还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,对入库成果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,确保成果的合法合规使用。
Q:如何申报
A:登录官网(www.chinathinktanks.org.cn)关注底部微信公众号。
(编辑:李佳瑞)